
- …
- …
未来智能与创新工程实验室
Future Lab for A.I. Redesign Engineering
用跨学科设计思维,构建面向 AI 时代的创新工程范式。
AI in All,推动创新工程走向真实世界。
未来与人工智能
未来,AI也会像电力一样成为基础技术。正如100多年前电力的出现推动现代化变革,AI也将以相同方式重塑所有产业。
技术驱动设计
我们的项目覆盖从文化遗产保护到智能城市,从情感交互到数据叙事, 强调技术不是工具,是设计语言本身。
学科融合创新
实验室鼓励通过跨学科协同创新,打破学科边界,融合人工智能、艺术、设计与社会科学,推动创新工程走向真实世界。
34
著作专利
27
核心期刊论文
20w+
全球影响力
150+
国际项目
跨领域协作
实验室由四川美术学院李敏敏教授与陈若琨博士共同发起,
汇聚海内外的跨学科创意人士:
电子工程师、数学家设计师、艺术家、社会学家及内容创作者,
协同创新,跨领域合作。
推动创新工程走向真实世界
我们用“跨学科设计+系统思维”,
紧随全球最领先的人文艺术和科技文化趋势,
最大程度地为品牌提升商业影响力。
设计学学科范式的发展
与演变分析
作者:李敏敏(1/2)
期刊:家具与室内装饰(2025年1期)
LoRA-Based Pattern Generation for Yi Ethnic Embroidery Heritage Preservation
作者:陈若琨(2/5)
会议:ACM C&C
一种多功能医疗照明光源装置
发明/设计人:李敏敏(1/3)
专利号:CN202321818081.7
面向AI时代的设计工程
在传统定义中,工程是理性与精确的代表,是工业世界的基础支柱。
而在 FLARE,我们重新思考“工程”这一概念,把它从单纯的技术系统建造,
转向面向人文、艺术与社会需求的重构行动。
李敏敏,四川美术学院研究生院院长
点亮未来的电力
正如100多年前电力的出现彻底变革了制造业、交通、农业和医疗等行业,
AI也将以相同方式重塑所有产业。电力的价值在于它渗透到所有领域,从照明到通信。
未来,AI也会像电力一样成为基础技术,不再被称为‘AI产品’,而是像‘电灯’一样成为日常
—— 例如,无人驾驶汽车将直接称为‘汽车’而非‘AI驱动的汽车’。
— Artificial Intelligence is the New Electricity
吴恩达,斯坦福大学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